(通讯员 杨祚)
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分子医学、合成生物学科领域深度交叉与创新发展,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范式,推动基础研究成果服务于人民健康、有效解决我国医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12月11日,“第二届分子医学华山论坛”暨“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合成生物与新药研发专委会成立大会”在高新区希尔顿花园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亚洲版bet3365娱乐场官网副院长、合成生物与新药研发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忠良教授主持,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韩开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怀宇主任、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秦卫军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叶海峰、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夏海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于海军等来自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专家,以及80余名青年学者、企业代表和研究生参加了大会。
韩开兴副厅长在致辞中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正在全力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强大引擎、注入强大动力。他指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是一件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项目的指引、帮扶、评价和退出机制,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合成生物与新药研发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为该领域内陕西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立起了灯塔建起了港湾,也为创共体的全面成长注入来自生命健康领域的新鲜血液。他谈到,青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也是具有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创新潜能的力量,希望领域内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矢志科技创新,努力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并落地转化。
王忠良主委强调,我省合成生物创新领域的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要求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只争朝夕的干劲、秉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加速推动合成生物新药的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他强调,专委会的成立,在三秦大地上竖起了一面合成生物与新药研发的旗帜,是人心所向,是具有开创性、建设性、紧扣时代脉搏的一个重要决定,是完全符合陕西省乃至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正确决断。举旗定向,为陕西省生命大健康科技发展擘画了清晰路径。希望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敢于瞄准科技创新前沿,勇于承担创新转化任务,以切实行动和高水平科创成果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
会上举行了合成生物与新药研发专委会的揭牌仪式。合成生物学,结合了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与工程学原理,设计生物系统和生物工厂,研究、修改、创造和高度复杂的生化途径、基因以及自然生物系统,解答关于生命健康最有挑战性的系列问题。合成生物学技术也是发展最为前沿的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纳米机器人、新型疫苗,以及智能化的新型医疗器械的关键核心,受到医院、科研工作者、企业、资本和市场的共同青睐。专委会致力于建立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推进生命大健康领域的创新研究,推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培养科技型企业家、培育科技型企业,标志着陕西省在合成生物与新药研发领域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大会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叶海峰以《Optogenetic Switches for Precision Medicine》为题进行了分享, 以光遗传学开关为例,从底盘细胞的构建、基因模块的设计、逻辑线路的自动控制等方面,阐释了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精准医疗的剂量控制、靶向控制和副作用管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海军研究员以《协同递送抗肿瘤免疫耐药研究》为题,分享了信号控制在协同治疗系统中的应用,为免疫治疗中先天性耐受与获得性耐受的控制提供了方法和经验。国家杰青、四川大学钱志勇教授以《温度敏感水凝胶的构建及生物医学应用》为题,分享了其基础创新成果“聚合物嵌段共聚物的可注射温敏水凝胶”,在“预防结肠癌术后组织黏连”这一临床应用场景中的成功转化经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的十位业内杰出青年学者(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夏海滨教授的报告题目“生物治疗在恶性脑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瑞芳研究员的报告题目“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抗肿瘤疫苗”、空军军医大学温伟红教授的报告题目“治疗性抗体的研发及基于抗体的抗肿瘤治疗策略”、西北大学樊海明教授的报告题目“新型准顺磁肝胆纳米对比剂”、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谷战军研究员的报告题目“纳米材料在放疗增敏和防护中的应用”、广东医科大学郭伟圣教授的报告题目“临床医学引导纳米药物设计克服疾病耐药”、南开大学黄兴禄教授的报告题目“合成生物纳米酶”)依次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涉及合成生物学、纳米医学、转化医学、分子影像以及肿瘤精准诊疗等多个前沿领域。
本次大会由亚洲版bet3365娱乐场官网、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子影像与转化医学党支部主办,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合成生物与新药研发专业技术委员会协办。论坛聚焦科学前沿和生命健康的热点问题,为科研工作者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前沿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广大师生拓宽了学科视野,也为下一步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共同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蓬勃发展。